近日,由甘肃省商务厅、澳门繁荣促进会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支持,澳门盛世顺广告有限公司、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承办的“丝路绣韵”中国丝绸之路艺术精品展粤港澳巡展在澳门教科文中心隆重开展。在为期4天时间里,32件承载了厚重中华文化、总价值近2000万的重量级苏绣作品震撼亮相,马踏飞燕、敦煌石窟造像、马家窑彩陶等彰显甘肃文化主题的精美作品呈现出无比的艺术魅力,在一声声惊叹中成功的为澳门人民献上了一份融合了中国顶级苏绣技艺和8000年华夏文明的经典文化盛宴。
“精致”文化进澳门展示华夏之美
中国丝绸之路艺术精品展国际巡展由甘肃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域中的领军企业——甘肃华源集团倾力打造,截至目前已先后在美国的纽约、迈阿密以及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精彩亮相,每到一处都在交口称赞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俨然成为了代表甘肃乃至我国享誉国际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品牌。该展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完美地将甘肃文化与中国顶级苏绣进行了融合,马踏飞燕、敦煌石窟造像、马家窑彩陶等代表了8000年华夏文明的鲜明甘肃文化符号成为了展览最具文化价值的艺术亮点。
本次澳门展出既是该品牌问世以来的第4次亮相,也是粤港澳巡展的首站活动。展览共推出了包括《敦煌莫高窟第45窟协侍菩萨》、《敦煌莫高窟第45窟阿难》、《马踏飞燕》、《涡纹彩陶壶》、《太阳纹双耳罐》、《翠玉花插》、《双龙耳鼎》、《千手观音》、《汾阳圣母庙送子娘娘图》等32件精美的苏绣艺术品,部分展品还是首次公开亮相。其中,《敦煌莫高窟第45窟协侍菩萨》的尺幅达到了长2.25米、宽1.80米,而首次亮相的长卷《千里江山图》更是长度达到了15米。
马踏飞燕
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朱小勤告诉记者:“本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增进港澳同胞对祖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了解,促进甘肃及澳门两地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我们力求让最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走进港澳,生动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特别是要为澳门的年轻一代及文化艺术界人士献上一场唯美的文化艺术盛宴。”
“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其市场一定是在外部而不是在本土,因为经济水平决定了对文化的消费能力。”他认为:“甘肃作为文化大省拥有着资源丰富的绝对优势,所以把文化做成产品推向发达地区和国家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总得来说,就是希望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西部做资源,在东部、在沿海甚至在海外做市场,要有‘世界文化甘肃制造’的胸怀,这也是我们发展十多年来摸索总结出的经验。”
甘肃文化让大师“绣”出新天地
为期4天的展览绝对“人气爆棚”,工作人员说的最多的便是提醒观众:“请不要停留过久,以保证其他人的观看。”现场,主办方还独具匠心地制作、准备了一批小巧便携的放大镜免费发放,放大镜以这次展览的标志性作品“马踏飞燕”为样式,既方便更直观的欣赏到展品细节,同时还在不经意中为人们留下了一个纪念。于是,每个人用过后都小心翼翼的将其保存了起来。
展品都是经过了分门别类的精心布置,不同品位的观众可以在同一区域里看到更多自己喜爱的作品。古朴沧桑的石窟造像、锈迹斑斑的青铜器、神秘古老的彩陶、色彩绚丽的壁画,数千年的时空在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中被不知不觉跨越,观众们彷佛在敦煌莫高窟、马家窑遗址缓缓漫步,久久沉浸在传统文化的世界之中。
敦煌45窟胁侍菩萨
展厅的一侧,特邀到场的中国苏绣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当代刺绣艺术家王丽华端坐绣台,细若游丝的绣针在她指尖轻盈跃动,每一跳都会为手中的作品赋予一缕新的色彩与光华。绣布上的莲鹤方壶已经完成了多半,那晶莹剔透的半截壶身与随之四散而开的七彩丝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发承托出王丽华的神奇技艺。好奇的澳门观众围在王丽华的身边,细细观瞧着她的动作与神态,想要更加真实的了解到这栩栩如生的作品如何诞生。
“最大的难度是不仅要反映物件本身的形态,还要将它们经历千年风霜洗礼的感觉给表达出来。”王丽华告诉记者:“我独创的‘八工针法’对与光泽和体积有着十分生动的表现力,在青铜器、玉器、雕塑等类型的作品中尤为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在与甘肃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找到了苏绣传承发展的新突破,也为未来绣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文化自信在澳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作品《敦煌莫高窟第45窟协侍菩萨》绝对是展厅里最醒目的一幅,这尊有着东方维纳斯美誉的菩萨极具视觉冲击力,作品刻意营造的黑色背景深邃悠远,斜角散射下的光辉洒落在塑像的面庞。人物的表面不仅每一处岁月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就连断臂处无数凹凸不等的齿痕都显露得那么真实自然。
连日来,除了络绎不绝的成年观众之外,澳门培正中学、广大中学等诸多学校更是抓住难得机会组织同学们前来参观,每天展厅门口等候的澳门孩子们都会排成长队。他们在这里了解到了祖国深厚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那幼小纯洁的心灵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滋润,对祖国的文化自信不知不觉在心中生根发芽。
仕女俑
“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地看作品,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被震惊到了,甘肃文化的厚重和刺绣技艺的奇妙都给我们留下了绝对难忘的印象,同学们也知道了原来中国传统文化是这么悠久这么美不胜收。”澳门广大中学视艺科老师黄斯婷告诉记者:“这种形式的展品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此前课本上学到的很多内容都一下子变得生动真实起来。”
“用那么细腻的线做到一幅这么完美的作品让我感到很震撼。”初二美术专业的学生陈雅艳激动地说:“这些作品都不同于外国传来的那些油画作品,很好的传承了我们的中国文化。特别是那几幅敦煌题材的作品还原度真的很高,就像是真的看到了洞窟一样,可以说是把一尊雕塑真实展现在了我的面前。实际上,敦煌莫高窟我至今也是只听说过,如今我更加希望能有一天亲眼去看看,我想一定会再一次被震撼。”
艺术盛会暖热游子心、凝聚甘肃情
记者在现场发现,前来参观的不仅仅是澳门当地的观众,还有许多操着熟悉口音的人们也夹杂在人流之中。原来,这个以甘肃文化为主题展览还吸引了很多甘肃籍以及从甘肃走出去的人士专程赶来参观,他们除了感受艺术的熏陶之外,更多的是从中寻找一份熟悉亲切的感觉,以慰藉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我在甘肃生甘肃长,是地地道道的甘肃人,1993年到了珠海,如今一晃已经离开家乡20多年。”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珠海分院院长、珠海太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市甘肃商会会长刘翔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未来很多年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珠海、澳门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而甘肃兰州则是‘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拥有着几乎古代丝绸之路一半的资源。所以说,这次在澳门落地巡展便是甘肃对‘一带一路’的一次积极响应。知道消息后,我们召集了很多甘肃在外的企业家和知名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就是为了支持甘肃文化走出去。”
敦煌莫高窟45窟阿难
展厅入口悬挂的第一幅作品便是《马踏飞燕》,望着那策马奔腾的雄壮画面,刘翔一时心中感慨万千:“就像这场展览一样,我们这些甘肃人一直在努力,就是希望通过文化的对外宣传带动本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这需要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另外也很需要外界的资源进入,特别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一份’。我们对甘肃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对甘肃与澳门、珠海、香港等地的合作发展充满了信心。”
“走出去”很精彩 “留不下”太遗憾
展览举办期间,精美的作品吸引了无数观众流连忘返,其中也不乏许多有实力、有品位的收藏家。他们多次向主办方表达了想把作品留在澳门的愿望,但却均因为活动本身审批的程序要求而未能实现。原来根据已延续数十年的相关规定,艺术品出关只有两种活动性质可选,要么全部带出去带回来不得销售,要么就全部要卖掉,否则剩下的回来就要产生重复的费用。
“活动筹备之初也考虑过贸易行为,但由于文化艺术品对外交流的特殊性而无法预知成交量,所以为了避免损失只能错失这次让甘肃文化‘留’在澳门的机会。”这份遗憾引发了朱小勤对“文化走出去却不能留下来”的深层次思考,他说:“我们用艺术品提炼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甚至让传统文化更加的生活化、商品化,这无形中都会极大的推动甘肃文化的传播交流,进而凭借文化元素引发贸易行为。但由于文化贸易与商品贸易有很大的区别,但延用数十年的政策管理方面却依旧呈现一概而论的局面,这才造成了这种困境和遗憾。”“其实,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甘肃文化真的博大精深,而一旦离开甘肃这块土地,这些深厚的文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看懂,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了解认识到其价值。”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就是想用中国艺术高度、国际发展视野讲好甘肃故事。甘肃的文化积淀深厚、享誉世界,但包装和推销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所以我们需要敞开胸怀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团队和理念,创造出新时代、新思想、新领域所能接受的审美方式,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让甘肃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和顶级的品质走向全国,甚至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据悉,年内中国丝绸之路艺术精品展还将走进香港、台湾,用这场源自甘肃的精美传统文化盛宴献上最诚挚的祝福。